22_基础教学部
 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部门概况  规章制度  师资队伍  教学管理  教研室工作  实验实训  下载专区 
文章内容页 教学公告
职业本科《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2-04-19 21:3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本课程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人文精神为经,以写作手法为纬,分为十二个单元,分别为:仁者爱人、和而不同、以史为鉴、故园情深、礼赞爱情、洞明世事、亲和自然、关爱生命、浩然正气、冰雪肝胆及诗意人生。

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一方面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应用文体的基本撰写方法,掌握各类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所从事职业岗位的需要。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整体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

 1.以传统语文知识为基础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优秀文学作品鉴赏和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精英文化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健全人格,获得理性智慧的启迪,受到思想情感、审美体验、精神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染。在愉悦情绪、提高情趣、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2.以素质为主体,以学生能力为中心

   1)母语应用能力发展

《大学语文》提高学生的母语能力,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成功。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是开发人的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在主要的核心能力中,交流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的缺失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及环境,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大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夯实从业基础,并为顺利适应职业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

  2职业素养能力提高

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美感品质,并进一步升华为个人人生的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企业员工。

3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语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36学时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更何况,语文教育是终身教育,提高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根本任务的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如下:

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 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具体如下: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3.素质目标

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 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2)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是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3)在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二)课程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支撑《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试行)》中毕业要求指标点3.6工程与社会、3.8职业规范和3.10沟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精髓,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强化学生的阅读深度,提升学生的阅读高度。引导他们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语言文学知识

1)语言知识

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

①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②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③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2)文学知识

这一部分要求理解的记住关键点。一般会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

①作家作品基础知识。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包括作者所属朝代、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每篇课文的篇首都会有作者介绍)

②文体基础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诗歌、小说。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要能掌握这些文体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知识。要求学习教材中的四篇文体简介文章。即《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小说的阅读与欣赏》。要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2.作品阅读分析 

作品阅读分析中一般只有理解、说明、认知不同层次的要求。一般来讲,要求理解、说明的会以简答题、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而认知的要求只要求做简单的分辨,即选择题中找出答案。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本课程把教学篇目分为说理、抒情、叙事、写人四大类,其中又以十二个人文主题板块为单元,每单元选取56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课程课堂教学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学时

分配

重点

难点

1

仁者爱人

必讲篇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书》;《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阅读篇目:《齐恒晋文之事》;《赵威后问齐使》;《原君》;《室语》。

3

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渊源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领会作品的思想;分析人文精神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和而不同

必讲篇目:《老子》二章;《晏子对齐侯问》。

阅读篇目:《史伯对恒公问》;胡适《容忍与自由》;莫言《讲故事的人》。

2

体会不同思想带来的思维碰撞,和而不同也可以美美与共。

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注意区别对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3

以史为鉴

必讲篇目:《召公谏厉王弭谤》;魏徵《谏太宗市思疏》。

阅读篇目: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余秋雨《都江堰》。

3

学习政论文创作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掌握政论文写作的结构;体会古人超迈的视野、深刻的见识、博大的胸襟和炽热的情怀。

认清历史现象,尊重客观规律,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4

胸怀天下

必讲篇目:屈原《哀郢》;李白《古风(其十九)》;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阅读篇目: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艾青《北方》;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3

认识诗词赋的文体特点;体会豁达宽广的情怀。

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培养宽广胸襟。

5

故园情深

必讲篇目: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阿赫玛托娃《祖国土》

阅读篇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柯灵《乡土情结》;钱歌川《故园之恋》;从维熙《梦回故园欢乐篇》。

2

掌握现代文学的特征,比较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的创作;了解散文的流变及其审美价值,真正品味文学的美。

培养学生的自我感受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体会家国情怀。

6

礼赞爱情

必讲篇目:陆游《沈园二首》;蒲松《婴宁》

阅读篇目:《蒹葭》;秦观《鹊桥仙》;白居易《长恨歌》;陈启佑《永远的蝴蝶》

3

体味诗歌的形式之美,享受朦胧缥渺的诗歌境界;回环复沓的章法;理解志怪小说的创作流程和审美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7

洞明世事

必讲篇目:颜之推《涉务》;鲁迅《论睁了眼看》;钱钟书《吃饭》。

阅读篇目:沈既济《枕中记》;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老舍《断魂枪》。

3

学习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相关文化知识;体会古代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8

亲和自然

必讲篇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陆蠡《囚绿记》;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

阅读篇目: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东山魁夷《心灵的镜子》;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节选)。

3

了解骈文和古文;体会诗词意境,联系相关意象,寻找共性与特性;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感受生命与自然的交契,体会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

9

关爱生命

必讲篇目:吴组缃《菉竹山房》;宗璞《哭小弟》

阅读篇目: 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迟子建《一滴水可以活多久》;安东·契诃夫《苦恼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3

学习行为、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得写作手法;进行挫折教育。

让学生从“恭维”中摆脱出来,面对社会,正视人生坎坷。讨论对幸福和健康的感受。

10

浩然正气

必讲篇目:班固《苏武传》(节选);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阅读篇目: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全祖望《梅花岭记》。

 

2

了解记叙文、书信的文体特点;通过对古代忠臣的学习,体会古人的忠肝义胆、浩然正气。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1

冰雪肝胆

必讲篇目: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施蛰存《纪念傅雷》

阅读篇目: 袁枚《书鲁亮侪事》;汪曾祺《钓鱼的医生》;黄苗子《启功二三事》;张洁《拣麦穗》。

 

2

通过文言文字词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体会作者的人格情操。

理解词的格律和节奏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2

诗意人生

必讲篇目:杜甫《客至》;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阅读篇目: 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赤壁赋》;钱谷融《我的自白》。

 

2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展,体会诗歌的审美价值;结合诗律感受诗歌的美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积极的处世态度和工作热情。

合计

 

32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课程考核

采用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与结课分散考试考核(结课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及比例为:课程考核成绩 = 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成绩(60%+结课分散考试考核(结课论文)成绩(40%

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成绩 = 书面作业考核(30%+读书笔记考核(20%+答(质)疑研讨考核(10%

(二)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成绩评定细则

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设置书面作业、读书笔记、答疑研讨3个考核项目,依据课程目标123的达成进行考核评定成绩。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至少布置12次作业,其中,书面作业4次、读书笔记8次。

1.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共40,依据课程目标12的达成进行整体考核评定成绩,各占50%。书面作业共4次,每次作业满分10分。最终考核评定取其平均值的4倍。

1)书面作业AB

书面作业AB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共20分,作业AB10分,依据课程目标1的达成进行考核评定成绩。作业内容是撰写实用文章,作业A是撰写议论文(2000字以上),作业B是撰写一篇记叙文(500字以上)。

书面作业AB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见下表:

考核项目

课程目标

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

评分

 

  A

B

1

能充分运用所学语文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文学解读和常见应用文的撰写,具有良好文字表达能力;文章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可读性强。

10-8

能较充分运用所学语文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文学阅读和常见应用文的撰写,具有较好文字表达能力;文章结构较合理,逻辑较清晰,可读性较强。

8-6

能运用所学语文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文学阅读和常见应用文的撰写,具有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文章结构基本合理,逻辑基本清晰,有一定的可读性。

6-4

能基本运用所学语文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文学阅读和常见应用文的撰写,文字表达能力一般;文章结构一般,逻辑性不强,可读性较弱。

4-2

不能运用所学语文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文学阅读和常见应用文的撰写,不具有良好文字表达能力;文章结构不合理,逻辑不清晰,可读性不强。

2-0

2)书面作业CD

书面作业CD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共20分,作业CD10分,依据课程目标2的达成进行考核评定成绩。作业内容是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作业C是评论教材“散文”阅读篇目(3000字以上),作业D是评论教材“诗词类”阅读篇目(3000字以上)。

书面作业CD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见下表:

考核项目

课程目标

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

评分

  C

D

2

具有宽广的阅读视野和相当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强,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10-8

具有较宽广的阅读视野和一般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较强,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较了解一些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8-6

具有一定的阅读视野和一般的阅读深度;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一些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6-4

具有一般的阅读视野和一般阅读深度;有一些文学鉴赏能力,基本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一些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4-2

不具有宽广的阅读视野和相当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不强,不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不了解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2-0

说明:书面作业的考核将与答(质)疑研讨考核情况进行综合比较,若书面作业成绩总分在32分以上,而答(质)疑研讨考核成绩低于该环节的60%,则书面作业成绩须重新认定。

读书笔记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共20分,依据课程目标23的达成进行整体考核评定成绩,每次20分。其中课程目标25分,课程目标315分。读书笔记至少4次,最终考核评定取其平均值。

读书笔记要求手写。读书范围:郭令原主编《大学语文》的阅读篇目。每次读书笔记至少涉及3部作品,读书笔记要求有记录,有心得。

每次读书笔记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见下表:

考核项目

课程目标

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

评分

读书

笔记

2

具有宽广的阅读视野和相当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强,能准确分析人物形象,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5-4

具有较宽广的阅读视野和一般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较强,能较准确分析人物形象,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较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4-3

具有一定的阅读视野和一般的阅读深度;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分析人物形象,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对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2

具有一般的阅读视野和一般阅读深度;有一些文学鉴赏能力,基本能分析人物形象,基本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能了解一些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2-1

不具有阅读视野和阅读深度;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不能分析人物形象,不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不能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1-0

3

能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12

能从文学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9

能从文学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较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基本的人文素养,具有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5

能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相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0

2.研讨作业

答疑研讨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10%,满分10分,根据《本科课程教师教学过程记录册》或线上答(质)疑研讨的具体记录,结合学生课堂内外质疑研讨互动表现,依据课程目标123的达成进行整体考核评定成绩,其中针对每项课程目标的考核分别占4分、2分和4分。

教师每周约定若干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地点或以指定形式进行答疑研讨,答疑研讨内容主要围绕当周教学内容展开。除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答疑研讨外,也可进行线上补充讨论。每位学生至少参加2次线下答疑研讨和1次线上答疑研讨。每次答疑研讨考核成绩满分为30分,最终考核评定取其平均值。

每次答疑研讨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见下表:

考核

项目

课程目标

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

评分

1

了解汉语言、汉字的发展历史与使用规则,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规范撰写各类常见应用文。

4-3

能了解汉语言、汉字的发展历史与使用规则,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规范撰写各类常见应用文。

3-2

基本了解汉语言、汉字的发展历史与使用规则,不具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写出较规范撰写各类常见应用文。

2-1

不了解汉语言、汉字的发展历史与使用规则,不具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不能规范撰写各类常见应用文。

1-0

2

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正确回答教师提问;具有宽广的阅读视野和相当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强,能准确分析人物形象,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2-1

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教师提问;不具有阅读视野和阅读深度;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不能分析人物形象,不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不了解一些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1-0

3

能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很高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3

能从文学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能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相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1

不能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不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基本人文素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需改造。

1-0

 

(三)结课论文成绩评定细则

结课论文考核既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语言文字写作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想深度,还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结课论文考核依据课程目标123的达成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比例分别是40%20%40%、结课论文考核按课程目标123的达成考核成绩之和进行登记,满分100分,占考核成绩的30%教务系统中设置结课分散考试考核(结课论文)成绩占比30%

学生必须在结课一周内向教师提交结课论文打印稿,并当面接受教师的质询,质询的问题不少于3个。如果结课论文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而质询情况不理想,则结课论文考核成绩须重新认定。

结课分散考试考核(结课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见下表:

基本

要求

课程

目标

成绩评定标准及细则

评分

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未达到上述要求者,酌情从论文总分中扣分。

1

了解汉语言、汉字的使用规则,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流畅,表意明确,语句逻辑性强。

40-35

了解汉语言、汉字的使用规则,具备较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流畅,表意明确,语句逻辑性较强。

35-30

基本了解汉语言、汉字的使用规则,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通顺,表意明确,语句逻辑性一般。

30-25

基本了解汉语言、汉字的使用规则,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较通顺,表意较明确,语句逻辑性一般。

25-20

不了解汉语言、汉字的使用规则,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差,语言不通顺,表意不明确,语句逻辑性差。

20-0

2

具有宽广的阅读视野和相当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强,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20-17

具有较宽广的阅读视野和一定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较强,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较了解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17-13

具有一定的阅读视野和一般的阅读深度;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一定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一些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13-9

具有一般的阅读视野和一般阅读深度;有一些文学鉴赏能力,基本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一些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9-5

不具有宽广的阅读视野和相当的阅读深度;文学鉴赏能力不强,不能认识和评价一般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具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不了解世界文学经典及其蕴含的文化。

5-0

3

能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很高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0-35

能从文学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5-30

能从文学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较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基本的人文素养,具有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0-25

能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相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5-20

不能从文学角度关注科学、社会、生态等问题;不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基本人文素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需改造。

20-0

(四)取消课程成绩评定资格情况

1.缺课累计4学时及以上者;

2.无故旷课2学时者;

3.作业和结课论文请他人代写者或买卖论文者;

4.抄袭他人作业或明显拼凑、剽窃已有成果者;

5.缺失过程性考核三个环节中的任意一个环节者;

6.网上答(质)疑研讨环节有不诚信行为者;

7.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结束后未达到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考核)总成绩的60%者。

(五)考试题型及相关知识点

从考试题型来看,试卷共有六种类型:即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词语解释、简答题、简析题、作文。

单项选择主要考作家作品、中心论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在大纲中的能力要求为识记。

多项选择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大纲中的能力要求为识记。

词语解释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在大纲中的能力要求为识记。

简答题多从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出题,提问直接、具体。答题务必弄清问点,扣题回答,只答观点,不必说明和分析。在大纲中的能力要求为理解。

简析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简单运用能力。主要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对相近概念的区分、对现实意义的领悟、对各种表现方法的艺术效果的体会等。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段不离句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

作文考查综合应用能力。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

为实现本课程设计思路,达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积极倡导情境化教学、体验性学习、交互式探究和信息化互动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空间、网络和社团三大平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三个强化、三个引导、三个提高:

1.强化学习者中心,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情境化体验、综合性语实践以及社团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强化人文教化,引导学生在知识习得、审美体验中,培养懂得爱、学会爱、奉献爱的职业情感,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能阅读、能鉴赏、能交流的语文素养,提高人文品质和生活情趣;

3.强化专业互动,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与应用中学,在合作与交往中学,在探索与发现中学,在评价与激励中学,在自主构建中学,提高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览表

教学单元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准备

 

仁者爱人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案例

教案、习题

和而不同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以史为鉴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演练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胸怀天下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训作业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故园情深

讲授法、 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礼赞爱情

讲授法 活动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洞明世事

讲授法 活动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亲和自然

讲授法 活动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关爱生命

讲授法 活动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浩然正气

讲授法 活动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案例

冰雪肝胆

讲授法 活动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诗意人生

讲授法 活动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教学课件、视频

教案、习题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窦家山36号(校本部)    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路1173号(西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