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中公共素质教育模块的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涉外商务情景下商务英语的运用,为学生学习其它涉外商务文秘专业课程打好英语基础。
《电子商务英语》是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主要通过专业英语工具学习把握电子商务发展新动态,为学生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打下外语基础。
本课程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习与职业的挂钩,将语言与专业岗位有机融合,更好的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在教学设计和课程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坚持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紧密围绕电子商务专业目标岗位群对英语的实际需要,参考招生后生源英语水平下降的实际状况,按学生可接受程度的原则,确定高职高专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高职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定位见表一:
表一 学习领域定位
学习领域性质 |
公共必修学习领域 |
学习领域功能 |
本课程以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为根本依托,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及技能运用的基础上,强化商务文秘知识和商务文秘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学习者需把商务文秘知识和英语语言的运用融会贯通,同时该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也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对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前导学习领域 |
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000个(较低要求)-1600个(标准要求),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 |
平行学习领域 |
无 |
后续学习领域 |
跨境电商 |
(二)课程任务
《电子商务英语》是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主要通过专业英语工具学习把握电子商务发展新动态,为学生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打下外语基础。通过学习有关商务活动的真实语言材料,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当代商务理念和国际商务惯例;提高作为商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读、说、写、译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商务工作环境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商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英语。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一)课程目标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电子商务专业英语的基本术语。
2.了解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
3.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及翻译技巧。
能力目标
1.具有了解和认识并掌握涉及电子商务平台各专业英文标识的能力。
2. 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简单原理和企业管理的一般过程以及电子商务交易的简单流程的能力。
3.能完成常见的应用文的写作任务,并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书面翻译。
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要求
1、突出“岗课赛证”融合。课程内容和课程学业质量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
2、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它们既明显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有机的整体。
3、课程的教学与内容始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最终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学习领域内容的选择及排序两个方面重构知识和技能,“听、说、读、写、译”并重,兼顾“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和“教、学、考”相互照应的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核心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以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和岗位需求的发展与需要。
2.以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点与技能点相结合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创设仿真涉外商务环境,就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典型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和运用所需知识,跨越理论与实际间的鸿沟,以到达融会贯通的水平。
3.以案例分析、实证分析为主体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安排具体的涉外商务实例,进行情境教学,以案例、实证分析为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实际案例,身临其境的学习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并进一步在实际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4.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根据涉外商务具体的业务开展的流程为主线进行教学,并把业务流程分解为各工作业务模块,使学生以业务流程为依托,熟悉业务操作流程并在其过程中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领域内容的排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 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Commerce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 E-commerce and E-business 2. Categories of E-commerce 3.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it 4. The Dot-Com Boom,Bust,Rebirth 5.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it |
√ √ √ |
√ |
|
√ √ |
√ |
|
|
2. B-to-B Strategies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 Introduction 2.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3. Value-Added Networks 4. EDI on the Internet 5. Open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rnet |
√ √ √ |
√ √ |
√ |
√ √ √ |
√ |
|
|
3. Understanding B2C E-commerce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 Main Activities in B2C 2. Establishing an E-community 3. Creating B2C Value 4.Models in B2C E-commerce |
√ |
√ √ √ |
√ |
√ |
|
|
|
4. Web Site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Web Presence 2.Meeting the Needs of Web Visitors 3.Trust and Loyalty 4.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it 5.Vocabular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Pay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Introduction to Online Payment 2.Payment Cards 3.Electronice Cash 4. Electronic Wallets 5. Smart Cards |
√ √ √ |
√ √ √ |
|
√ |
√ √ |
√ |
|
6. Security Issu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Internet Security of E-commerce 2.Security for Client Computer 3.Communication Channel Security |
√ |
√ √ √ |
√ |
√ |
|
|
|
7. Softwar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Web Hosting 2.Basic Functions of E-C Software 3.Advanced Functions of it 4.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
√ √ |
√ √ √ |
√ |
√ |
|
√ |
|
8.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Introduction 2.Customer Behavior and Relationship 3.Technologly-enabled its Manage |
√ |
√ √ |
√ √ |
|
√ √ |
√ √ |
|
9.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What’s the Supply Chain Manage 2.Value Creation in Supply Chain 3.Increasing Supply Chain Manage 4.Materials-Tracking Technologies |
√ √ √ |
√ √ √ |
√ √ |
√ √ |
√ √ |
|
|
10. Online Marketing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Online Marketing Strategies 2.Product-Based Marketing 3.Market Segmentation on the Web 4.Advertising on the Web |
√ √ √ |
√ √ |
√ √ |
√ √ |
√ √ |
|
|
11. Online Auction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Auction and Online Auction 2.English Auctions 3.Dutch Auctions 4.First-Price Sealed-Bid Auctions |
√ √ √ |
√ √ |
√ |
√ √ |
|
|
|
12. Planning and Managing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考试要求 |
理论 |
实 操 |
应知 |
应会 |
技能 |
重点 |
一般 |
不考 |
1.Identifying E-C Objectives 2.Measuring Benefits Objectives 3.Return on Investment ( ROI ) |
√ √ |
√ |
|
|
√ |
√ |
|
(三)课程实施
1. 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序号 |
主要内容 |
课时建议学时 |
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
备注 |
1 |
Introduction to E-C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2 |
B-to-B Strategies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3 |
UnderstandingB2CE-commerce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4 |
Web Site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5 |
Pay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6 |
Security Issu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7 |
Softwar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8 |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9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10 |
Online Marketing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11 |
Online Auction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12 |
Planning and Managing for Electronic Commerce |
6 |
课堂讲授与练习 |
|
合计 |
72 |
|
|
2.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1)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
(2)教学方法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外作业。
(3)教学场地要求:智慧教室。
四、学生考核与评价
(一)学生考核
1.课程的成绩评定实行百分制,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对于安排期末考试的课程成绩原则上按照平时占50%,期末占50%执行。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以期末考卷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占50%)、理论与实践测试(占40%,包括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及作业)、学习表现(占10%)。
2.课堂考勤(50%):课堂考勤占平时成绩的50%,每月根据《学生考勤表》评价一次。评分采用百分制,每小节旷课扣分按“100/月课时”,事假扣分按“50/月课时”,记录取整数。
3.理论与实践测试(40%):考察学生学习态度(按时、按量完成,书写细致、认真)及其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知识的正确掌握与应用;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4.学习表现(10%):包括回答问题、参与情境任务、课堂练习及其他课堂表现,同时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以致用、团结协作等;
5.成绩总评:
平时成绩=考勤平均值*50%+(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作业的平均值)*40%+学习表现*10%;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6 针对以上学院教务处的学生成绩册的填写规定,英语教研室对英语的成绩册的填写调整如下:
指导思想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技能目标进行评价。所以,学习表现*10%的成绩给定以学生预习、课后复习总结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作业的平均值)*40%。
其中,课堂提问、测验、实验实训、作业各占10%,对于英语而言上面的内容对应于,实训一、实训二、实训三、实训四(作业)。实训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来进行打分;作业的打分以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学生课本上面学习的记录两方面参照来进行。
英语平时成绩最终格式是: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其中,平时成绩=考勤平均值*50%+((实训一说10%+实训二听10%+实训三读写10%+实训四作业10%+实训五学习表现10%)*50%);对应于学院成绩册,其格式如下:
序号 |
 日期
项别
|
31
3 |
30
4 |
31
5 |
30
6 |
10% |
10% |
10% |
10% |
10%
|
|
|
|
考勤 |
考勤 |
考勤 |
考勤 |
实训一 说 |
实训二 听 |
实训三 读写 |
实训四 作业 |
实训五 学习表现 |
平时成绩 |
期末成绩 |
总评成绩 |
1 |
XXX |
80 |
60 |
70 |
100 |
80 |
70 |
80 |
75 |
80 |
77 |
80 |
78.6 |
(二)学生评价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评价的内容必须多元化。既关注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实践的情况,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既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给予积极评价,又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行为的共同规律,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要注意改进评价手段和方法。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合作交流、学业成绩测定、自评与互评等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并关注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
教学评价的过程应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改进测试的评价结果的报告形式,选择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进他们英语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课程实施与保障
(一)教学要求
1.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落实核心素养,贯穿英语课程教学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并完整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将提升学生的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全面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效促进学业目标的达成。
3. 突出职业特色,加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教师要突出职业特色,根据英语课程目标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强调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职场需求的对接,创设与行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任务,通过设计语言教学活动,加强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语言活动,让学生体验语言规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提高英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加深其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
4. 提升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依托慕课、微课、云教学平台等网络教学手段,利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等构建真实、开放、交互、合作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5. 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尊重生源差异和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学业水平评价
学业水平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 进英语学习、改善英语教学、完善课程设计、监控学业质量。实施学业水平 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
对接本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 全面、系统地收集并科学分析、处理有关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信息,通过多维 度的综合分析,全面考查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
2.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 自我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当吸纳相关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考核评价;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 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
发挥评价对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等作用,促进英语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发挥评价对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等作用,促进英语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
(三)教材编写要求
教材编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教材编写应严格 遵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须符合以下要求。
1.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编写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内容要 与课程任务和课程目标保持一致,确保学生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 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项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教材编排应围绕英语学 科核心素养展开,系统设计教材的结构内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展现人 类文明成果,使学生坚持中国立场,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同时也具备国际 视野。
2. 体现职业特色,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教材编写要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系统设计、合理安 排。要体现职业特色,涵盖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各种典型语篇,强调职业情境 设置和职场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行业所需语言技能。要遵循语言学习 规律,将听、说、读、看、写、译多种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鼓励校企合作开 发教材,倡导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3. 优化教材编写队伍,注重编写质量
教材编写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熟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 展特点,对本专业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熟悉行业发展与企业用人要求,有 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企业工作经验。要广泛吸纳学科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具 有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参与,组成
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写队伍,以保证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保证教材编写质量。教材整体设计要科学合理、梯度明晰,图、文、表并茂,生动活泼,形式新颖。书中的名称、名词、术语等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
指定教材
《电子商务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张海波主编。创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
教学参考书
《电子商务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晓鸣主编。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课程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课程资源主要包 括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教学设备资源和特色资源。应根据本校英语课程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1. 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资源,除教材外还包括工具书、练习册、教 师用书、课外读物、文献资源、职场语言材料等。教师选用文本资源应注意其 政治性、实用性、职业性、时效性,及时结合最新文件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 学方式、补充教学内容。
2. 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动信息化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应通过课程 资源平台、英语教学类应用程序等获取和使用各类数字化资源(如公开课或教 学比赛录像等),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生源多样性及学生个性 化学习的需求。
4. 教学设备资源
教学设备资源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实施的基础性条件。为英 语课程教学配备必需的设备资源(计算机、互联网、智慧教室、语言实验室 等),提供相应的软件、互联网宽带访问等智慧教学环境,为英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创造必要条件。
5. 特色资源
特色资源包括行业资源、地方资源和生活资源等。行业资源主要是指行 业、专业特有的资源;地方资源主要是指地方特有的资源;生活资源主要是指 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职业生活等方面的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
(五)教师团队建设
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年龄、性别、 职称与学历结构,从整体上增强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组建教师创新团队,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教研机制和专业发展机制,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与研究;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建立结构合理、专兼融合的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外籍教师。
(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学校应高度重视本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对英语课程教学在落实立德树 人、提升核心素养等方面的指导与督查,引导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服务于学校的 办学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应投入充足经费,及 时给予政策指导与支持。
学校应规范英语课程教研室(组)建设,建立健全课程教学管理运行机 制,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强化对教学过程的指导 和督查,确保英语课程教学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学校应加强英语课程教学的日 常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 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教学效能评价制度。
学校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